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狂印銀紙推高股市,但難以持續

近十幾年,中國、美國、英國、歐盟、日本都有大規模印銀紙。歐美等國家的印銀紙方法都大致相同,就是央行在債券市場買入國債。而日本就更加會買入股票。它們的印銀紙制度都是高透明度,預先公佈會買入的金額。但印出來銀紙未必會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大部份銀紙會進入銀行體系,然後以銀行儲備的形式存入央行,即是印唔出,效果只是推低利率。

而中國的印銀紙方法就完全不同。首先就是透明度低,央行不會預先公佈印銀紙的金額。而且銀紙是由國有銀行向企業或個人直接借出,直接流入實體經濟,比外國的方法更快見效。

很多人都說美國以印銀紙托市,但其實中國才是最依賴印銀紙的經濟體,只是因為它透明度低,明白其運作的人不多。

今年上半年,大多數人都以為中國在收水,所以地產商手緊了,實際上中國政府一直都在印銀紙,從來沒有停止。 當民營地產商減少投地,土地出讓金收入大減,各地方政府就成立很多城投公司,向銀行借錢來投地。這些城投公司並沒有資產,卻可以借入大量銀紙來投資,這不是印銀紙是什麼呢?

到了11月,政府更推出多項措施,令地產商可以再大量借錢,三條紅線已經不用理會了。現在又進入瘋狂印銀紙的時間。

但企業和個人過去都已經借下驚人的負債,這次狂印銀紙,對經濟幫助不會大,估計只能刺激兩至三個月。到下年又會出現需求萎縮、經濟疲弱的現象。

近一個多月,港股已經反彈五千多點,現在一萬九千多點,可能短期仍會有力再升,但空間有限。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這次港股應該短期見底了吧?

10月24日星期一,二十大結束之後第一個交易日港股就急跌過千點。經過持續多月的跌浪,可能很多人都不敢再估底了。
不過近日出現一些現象,可能真的有可能差不多接近短期底部:
1) 各大傳媒都大篇幅報導千點跌市,連比卡超都出來說市場活動仍有序進行。
2) 近月大市越跌,成交越縮,但千點跌市當日成交增加。
3) 一些本來跌幅不大的強勢股也急跌,例如:九龍倉置業、中國海外、銀河娛樂、金沙中國、華潤啤酒、海底撈。
4) 科技股之中,今年只是輕微下跌的百度集團和網易都急跌。

出現以上的現象,顯示市場已經頗為恐慌,有可能出現急跌之後的反彈。今日恒生指數收市是15317,上升152點。希望短期底已經是昨天的14947,但我就不敢大舉入市,這幾個月的跌浪真的是難以捉摸。

短期可否見底,暫時只能靠估,見步行步。但長期來說就肯定要再跌,因為持續多年的樓市超級泡沫已經爆破。

大約在2014年,中國樓市出現調整壓力。本來調整一下是好事,但政府卻很害怕會引爆地方債泡沫,大力印銀紙去支撐樓市,令一二線城市的樓價持續上升。由於熱錢太多,2015年政府發表支持股市的言論,想引導熱錢進入股市,如果城投企業、城鄉銀行等可以在股市集資就會減輕負擔了。但股市有一些不跟從政府言論的大戶大手出貨,出現股災。之後樓市成為熱錢主要目標。

到了2016年,各地方政府推行「棚改貨幣化」,讓重建區居民以拆遷補償用作支付新樓,令三四線城市樓價大幅上升,當時有人把政府的干預樓市手法形容為「漲價去庫存」。

經過樓市大泡沫,印銀紙成為樓市唯一支持力量,2020年全球再印錢,中國也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但當時樓市再升動力已經有限。到2021年,稍為印少一點都已經有下跌壓力。而棚改所收的土地,已經重建並推出市場,等於現在要支付當年貨幣化的錢。

不要以為樓市下跌只會影響內房股,近年企業和人民都已經累積了龐大債務,之後多年他們都要努力還債,令整個社會的資本投資和消費力不足,過去多年政府都強調要刺激的內需會繼續疲弱。

1989年日經指數曾高見三萬多點,日本樓市泡沫爆破之後,日經指數到了2003年七千多點才見底,反覆下跌超過十年。今次輪到中國樓市泡沫爆破,恒生指數2021年曾高見三萬一千多點,可以大膽估計,未來幾年會下跌至七千多點、八千多點才見底。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新意網集團再次跌穿招股價

新意網(01686)在2000年上市,招股價是$10.38。到了2010年,公司宣佈一送一紅股,即是當年招股買入成本變成$5.19。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意網股價偏弱,由$8之上慢慢下跌到現在$4.86,又低於招股價了。

2022年上半年香港曾經接近失控地爆發肺炎,其後又有報導指很多外資公司縮減在香港業務,但這些不利因素似乎對新意網的經營暫時無大影響,2021-2022年度業績繼續穩定增長,而且2022年1-6月比2021年7-12月收入有增加。集團有兩個新數據中心,MEGA Gateway將於2022 年下半年投入營運,MEGA IDC第一期暫定在2023年上半年開幕,看來前景很好,為什麼股價不斷下跌呢?

近期本地地產股之中,負債很少的新鴻基地產、長實集團、信和置業都是在三月中低位之上反覆橫行,而負債較多的恒基地產和新世界發展則較弱,跌穿了三月中低位。估計投資者擔心利率上升會令負債較多的公司的利息開支增加,所以沽貨。

新意網亦屬於負債較多的公司,銀行貸款加股東貸款有118億,每年利息開支有一億九千多萬。而公司市值只是113億,市值低於負債,全年EBITDA有15億。

業績報告有說明38億股東貸款的利率是3%,是固定利率。而80億銀行貸款的利息開支是6千5百多萬,其實不算多,就算這筆銀行貸款的利率上升一倍,亦只會令盈利減少不足一億。相信股價下跌幅度已經反映了利率上升的風險,估計現價已經值得入貨。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全世界,只有中共政府有這種想法

同樣處於分裂狀態的韓國,如果有外國政府派人到訪其中一方,會否令另一方覺得被侵犯主權?

當年德國分裂成東德、西德,它們可以各自和其他國家建交,官員可以與外國正常交往,東德或西德政府有沒有覺得被破壞領土完整?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有沒有阻礙德國統一?

如果東德、西德、南韓、北韓的政府有這種想法,外國人會認為它們是發神經。而我們這個自稱是世界強國的政府,卻經常發神經。佩洛西訪台,中共政府就認為是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且出言恐嚇,嚴厲警告,表現出一群精神病人的言行特徵。

在中共發神經時,外國股市沒有大反應,而中港股市應聲下跌,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沽大悅城地產、買入瑞安房地產

今天換馬,內房股換內房股:
0.3沽出2000股00207大悅城地產
1.12買入1000股00272瑞安房地產

之前組合內已經有1000股瑞安房地產,現在總共有2000股。
現在小型高息組合有以下股票:
編號名稱股數現價市值
00035遠東發展 10002.4102410
00272瑞安房地產20001.1102220
00533金利來集團20001.5103020
02810新興東盟ETF10075.0807508
03990美的置業20015.3203064
06889DYNAM JAPAN4006.6202648


大悅城地產的2021年業績很理想,尤其是物業投資,賺了27億人民幣。這些盈利主要是來自租金收入,應該頗為穩定。假設此公司把物業開發等其他業務出售,只計物業投資一項業務,每年賺二十多億,這公司市值應該保守估計有150億吧?但現時大悅城地產只有42億,估值很低。

不過,這間有穩定盈利的公司,今年竟然不派息。上年它派息,只花了三億多元。而今年有能力派息而決定不派息。而決定不派息的管理層,今年收入卻大增。董事酬金由上年286萬增加至今年550萬。高級管理人員於上年的薪酬都在200萬以下(共四人),今年則有一人在200萬至249萬,二人在250萬至299萬。

看到這些派息和薪酬政策,加上多年來在業績理想的情況下,股價卻不斷下跌,唯有沽出止蝕。


瑞安房地產的2021年業績也很理想。物業投資賺了16億人民幣,只計這些收租業務,公司也應該值100億以上。將來瑞安房地產應該成為一隻很好的收租股。不過這次業績未反映上海封城的影響,下次公佈的半年業績可能會比較差。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為什麼A股沒有大牛市?

眾所周知,A股的歷史高位是發生在2007年,之後十多年都無法再創新高,而且這十多年的走勢實在可以形容為一潭死水。要明白為什麼A股的表現如此差勁,就先要明白一個健康的股市應該是怎樣的。

在大自然,生態系統開始首先要有自然資源,例如太陽、土地、水。而最初的生物為數不會太多,只有少量的植物。這些植物開花,吸引昆蟲來採花蜜。昆蟲採蜜可以幫助繁殖更多植物,而昆蟲的糞便和屍體經過分解者分解後,又可令土地肥沃,種出更多植物。植物數量增加之後,就可以生產更多花蜜,吸引更多昆蟲。不斷循環之下,這個生態系統就會越來越大,生物數量持續增加。

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必須對動物、植物都有利。如果昆蟲在這裡沒有得益(花蜜和果實),就會離去,於是無法令土地肥沃。如果植物沒有得益(糞便和屍體),不能吸收養分,就無法開花結果去養活動物。

股市的發展過程,很似一個生態系統。最初有一些公司在股市集資,取得資金去發展業務。這些公司得到盈利之後,股價上升,或向股東派息,投資者覺得回報理想,就會投入更多資金。股市的資金增加了,又可以吸引更多公司來上市集資。不斷循環之下,股市的市值、成交就會持續增加。

一個健康的股市必須對上市公司、投資者都有利。如果上市的費用太高,或集資金額不足,就無法吸引公司來上市。如果投資者覺得上市公司管理層沒有為股東賺取合理回報(例如老千股),或市場有很多陷阱(例如突如其來的政策),就不會對這個市場有興趣。

說到這裡,勍要思考一個問題:A股是不是一個健康的股市?

以下是一些中國股市的特點。

近十年來,中國有很多大型公司到美國上市,被稱為中概股。它們不在A股上市,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有外匯管制,原始股東在A股沽貨之後難以大量調走資金,而公司集資所得亦未必能靈活運用。他們就是覺得在A股上市不方便,就另找上市地點了。

A股是一個不准「唱淡」的市場。如果有分析員發表看淡的報告,就可能被約談。為了保住飯碗,大多數分析員寫報告時只會看好。沒有看淡的報告,不會令利淡因素消失,但卻阻礙資訊流通。而資訊流通是健康市場的必要條件。

在一些國家,政府推出重大政策之前,要經過立法程序,商界可以有所準備,甚至參與立法時的討論。而中國政府有很高的效率,在官媒刊登一篇文章,就可以立即推出影響深遠的政策。雖然中國政府的辦事手法很果斷,但這作卻令投資者感到沒有保障。

中國股市的這些特點,令很多投資者對它「另眼相看」,投入資金時有所考慮。可能有人認為,A股的市值很大,成交很多,不是證明這個生態系統運作良好嗎?

其實生態系統可以自然演化發展,也可以是人工控制發展。市區的公園,沒有足夠的自然生物,也可靠人工播種、施肥,種出很多美麗植物。但這些人工花園,難以吸引大量動物來棲息。中國的股市,就是一個由人工發展的市場,實際上對投資者沒有多大利益。而有些投資者為了增加利益,就炮製出「抱團股」。連最大市值股票都會變成抱團股,可說是A股的特色。

上述的特點,包括外匯管制、資訊流通、政策制定過程,在目前體制之下,都難以改變。就正如一個人工花園不會發展成大型森林,A股的發展也受到局限,牛市要由政策推動,例如2015年的短命牛市。要有長期牛市,在現時環境是不可能出現。買A股,短線投資還可以,長線投資只會浪費時間。

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為什麼美股會有大牛市?

近年有很多香港的分析員、投資者,說美股是因為印銀紙而大升,當牛市結束就會大跌。又說港股估值低可吸引美股資金轉來。對於這些高人,我建議他們看看美股的歷史。

Yohoo Finance可以免費看到過去幾十年的美股圖: https://finance.yahoo.com/chart/%5EGSPC

二戰期間美股就開始牛市,大約由1942年4月的7.66點,升到1972年12月的118點。當時由於戰爭的需要,各國全力研究新科技,並在戰後逐步把科技轉為商業用途,運輸、醫藥、通訊、核能都是急速發展的行業。例如,飛機引擎和雷達,本來是軍事用途,後來用作發展全世界的航空業,帶來龐大商機,並變成大型上市公司的盈利,推高股市。美國是這些科技的領先者之一,但不是獨領群雄,歐洲也有把這些科技商業化。

到了七十年代,發生了兩次石油危機,美股出現調整和橫行。

七十年代後期,美股又進入大升浪,由1978年2月的87點,升到2000年8月的1517點。推動這段牛市的,又是一種革命性新科技產品:個人電腦。七十年代開始有多間公司推出個人電腦,但價格昂貴,只有很少人能負擔。而八十至九十年代,個人電腦的價格變成較易負擔,開始在全球普及化。當時在香港,亦可以發覺越來越多公司會使用電腦,並且由八十年代多名職員共用一機,變成九十年代的一職員一機。於是,生產電腦及其零件的公司,銷量大增,股價不斷上升,形成大牛市。在這場電腦產品革命之中,領先的大多數是美國公司,例如生產電腦的IBM,生產晶片的Intel,生產軟件的Microsoft,生產printer的HP,美國很明顯是獨領全球。

2000年之後,全球對電腦及網絡設備過度投資的情況開始浮現,對電腦產品的需求增長減慢,消費者多數只是偶然舊機換新機,而非新的投資。當時發展最快的產品已經變為流動電話,而且由歐洲的Nokia、Ericsson領先,不再是美國企業。美國為了支持經濟,大搞資產泡沬,卻在2008年爆破,看來美國已經無法領先全球了。

就在很多人認為美國已經被其他國家追過的時候,另一項革命性科技產品出現了:smartphone。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市場反應熱烈,原來名叫流動電話的產品,已經不再只是電話,而是流動上網設備。美國企業很快就佔據原來Nokia、Ericsson的市場份額,並控制smartphone產業鏈的主要環節,例如CPU由Qualcomm領先,主要作業系統iOS和Android都是美資公司開發,內容平台Google、YouTube、Facebook亦是源自美國。雖然smartphone品牌是百花齊放局面,但最高端市場由Apple穏佔。受惠於smartphone革命的APPL、FB、GOOG及晶片股不斷上升,形成了這次大牛市。

此文只是回顧歷史,而不是預測未來,小弟亦無法估計這個smartphone牛市可以持續多久。但從歷史來看,這輪牛市在時間和升幅都未及上兩次牛市。二戰後牛市用30年升了15倍,個人電腦牛市用18年升了14倍,而這次smartphone牛市行了13年,暫時升了6.5倍。(全部以s&p500計算)

如果和美股比較,中國股市除估值低之外有什麼賣點?中國目前有什麼革命性創新可以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