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港股仍然有機會反彈

今個月初,我估計港股會出現顯著反彈,結果只反彈到預計最少反彈目標18000,就見頂回落,月尾更加破底。
我月初的估計是太樂觀了。今日收市17398點。

現在再分析一下現時情況,先列出我所觀察到的現象:

1) 中國地產泡沬爆破,股市長期熊市仍然要多走幾年。
2) 當年日本地產泡沬爆破之後,股市走了十年長期熊市,但中段亦有反彈。
3) 今年上半年,仍然有很多好友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刺激經濟,亦有很多人認為港股估值吸引。
4) 到了今年第四季,上述的好友大多數已經轉軚。
5) 2023年8月22日恒生指數曾經下跌到17573.70。
6) 2023年10月24日恒生指數曾經下跌到16879.66。
7) 8月22日至10月24日這兩個月,恒生指數的最低位下降了694.04點。‧
8) 這兩個月,外圍出現多項壞消息,例如美債息顯著上升,以巴開戰。
9) 但港股這兩個月的最低位只下降了大約4%。
10) 壞消息出現,越來越人看淡,但港股下跌幅度不大,似乎沽售壓力開始減少。

個人認為,以上十點都是客觀事實。
綜合這些事實,我的結論是,大市仍然會反彈,而且不是一兩個月就完,可能會持續大約半年。
不過,港股的基本因素仍然很差,加上高位仍有很多蟹貨,所以反彈幅度不會很大。
而反彈可以維持多久、能否重上二萬點,暫時難以估計,只能細注短炒。

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今天HSI17094很接近今年低位

今天港股再向下,創下今年新低17094。
17094很接近,甚至已經是今年低位,而十月會出現顯著反彈,十一月至十二月反覆上落。
反彈並不是因為基本因素改善,只是太多人看淡。
港股的基本因素仍然是極差,長期熊市未完。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外交部說炒作中國經濟問題最終難逃被現實打臉?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炒作中國經濟問題,最終難逃被現實打臉的命運。但近來中國股匯持續弱勢,到底是好友還是淡友被打臉?汪文斌自己被打臉呢?

現時中國經濟惡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 地產泡沬爆破
2) 出口減少

這兩大隱憂,幾年前已經可以預見會引起大問題。而很多人近期才發覺形勢出現變化。不過現在又有新的隱憂出現,而多數人都未發覺這個隱憂會令經濟更差。這個就是政治運動。

中共建國的最初二十多年,不斷推行各項政治運動,因而影響經濟運作,而且人民全力從事政治運動,減少花時間從事生產,令社會生產力下降,經濟就會差。而經濟差,人民有所不滿,政府為了轉移視線,又會推行一輪比一輪更激烈的政治運動。當年領導人推行的運動,由反右運動到文化大革命,牽連越來越廣泛。

今年4月廣東省動員30萬青年人下鄉,7月1日反間諜法生效之後國安部動員全社會反間諜。這些都是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可以預計,將來會有更激烈的發展,對經濟有深遠影響。

幾年後,可以回顧一下,到底是誰被打臉?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無可救藥的中國樓市

上年我曾經講過,美國是由科技研究、技術突破去推動股市,而中國是靠印銀紙支撐樓市和經濟。今日大家看到美國的人工智能、晶片行業發展,並看到中國經濟無以為繼,應該會同意我上年的講法吧?

由於新聞自由受到限制,不能如實反映經濟問題,看香港或內地的新聞都難以了解這次樓市泡沫,甚至很多香港人並不知道泡沫已經爆破。除了親身北上進行投資,接收關於中國經濟消息的最佳來源就是微博,有很多人會提供第一手資訊。例如以下這篇文章,回顧近年中國樓市發展,就是從微博轉載過來。

https://weibo.com/1036292481/N39aObdXI

房地產很慘,但是別救了
作者:九邊
來源:烏有之鄉網站轉自九邊公眾號

房地產這兩年確實慘,以至於最近不少專家已經跳出來又在呼籲救助。

簡單來說,房地產對於中國來說確實太重要了,除了天量的房貸和土地出讓金,還有原材料、傢俱、家裝、家電、基建、水電氣設備等一大串行業的消費和就業跟在後頭。 超級規模的基建,航太專案,公務員工資,甚至這兩天試飛的大飛機,背後也有規模巨大的房地產資金提供支援。

也正是因為房地產對中國的影響太大,於是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每次碰上啥事,都想揪一下這根稻草。 具體操作就是讓大家借更多的錢,降低生活中的其他消費,來支撐房地產行業的過剩產能。

慢慢想想,自下而上形成這種觀念並不奇怪。 之前房地產持續升值的時候, 幾乎所有人都形成一種觀念,要攢錢買房而不是消費掉。 消費固然爽,但是錯過了房價上漲,現在有多爽,將來就有多慘。

而且主流輿論也形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如果一個博主勸大家攢錢買房,那他就是一個成熟穩重有思想的博主。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博主勸你消費,及時行樂,他就是一個消費主義博主,聽著就膚淺。

這種想法倒也不能說有啥問題,事實上也沒啥問題,尤其貼合中國人觀念里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比如要節儉持家,無論如何都要有個窩,於是大家從上到下積極攢錢買房。

你們可能不知道,哪怕就在三四年前,房價的最巔峰時期,還有大量的房產群裡教大家怎麼用一堆信用卡迴圈套現湊首付,然後囤房等升值。 很難想像那些人現在咋樣了。

這些觀念客觀上造成了房價飛漲,不過這兩年明顯到了一個無法持續下去的狀態了。

“房價飛漲”這事倒也不能說完全不好,主要是看你屁股在哪。 比如你是一個拆遷戶,或者你入場較早,極端情況下哪怕早半年,你都能比別人少奮鬥十年或者二十年。

這個沒瞎說,2015年左右,我有同事瘋狂加槓桿,500萬買了中關村「牛小」的一套學區房,大家都覺得他瘋了,可是轉過年,他的房子很快飆到了一千多萬,你們想想,多出來那大幾百萬,多少人一輩子也賺不到?

所以說房價飆漲這事對於很多人來說意味著需要把一生拿到祭台上去獻祭,但是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可以輕鬆吃掉別人的一生。

而且大家也都看出來了,越年輕,在這場盛宴里所處的位置越不利。 如果你父母在體制內,拆遷有好幾套房子,那你畢業之後多多少少能佔很多便宜。 反過來講,如果家裡啥都沒,辛辛苦苦把你培養成大學生,送你到大城市,本來以為接下來就好了,等畢業才發現接下來的麻煩比考大學都大。

更大的麻煩是,從2017年開始,各地房價都開始了劇烈的分化,也就是越貴的房子,漲幅越大,反而那些上車盤普遍跌得很慘。 包括北京,也是這樣。 北京這邊豪宅普遍漲得很厲害,尤其那些學區房,幾乎一直在漲,而那些普通盤,卻一直在陰跌,而且也非常難賣出去。

但是年輕人們面對這種情況他們會「坐以待斃」直接把自己放上去嗎? 有的確實是那麼做的,哪怕在2018年左右還在瘋狂加槓桿。 但是還有太多人,他們想加都加不上去,因為他們的實力決定了自己沒法瘋狂挖掘槓桿。

改變不了現實,就改變觀念,也算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配套觀念就是這些年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不婚不育,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家裡人提供不了支援,也就不好意思逼婚了。 這些觀念洗腦下,生育率能上來有了鬼了。 這兩天全網都在聊“今年只生800萬”,感覺非常滄桑,我身邊有同事的孩子是2017年出生的,那年足足有1700萬,才五年,就跌了一半,也算史詩級暴跌。

現在想想,上文提到的“壓縮消費上資產”的說法,無論是道理上,或者邏輯上都沒啥問題。 可是背後的代價卻很明顯,代價就是拚命壓縮年輕時候的生活品質。 這種使勁壓縮生活品質的現象,導致了90后和00後年輕人裡這些年形成了一些新的生活觀念。 前幾天跟一個95年的公司小夥伴一起吃飯,他的一些想法讓我非常吃驚。

聊到生育率,我才意識到他應該生孩子了,可是他好像絲毫沒那個意思。 他一年也能賺幾十萬,跟我說他堅決不生孩子,一方面他和女朋友怕麻煩,尤其他女朋友聽說生了孩子每天晚上要起來好幾次給孩子餵奶,精神就崩潰了。 而且沒戶口,也買不動學區房(不想背著巨額貸款住在一個豬窩裡),又怕小孩學習不好將來打螺絲,所以一直沒下定決心生孩子。

另一方面他還有個理論,他認為生活品質這玩意跟物質和能量似的,應該是守恆的。 年輕人買房後節衣縮食生活品質暴跌,暴跌的這部分並不是憑空消失了,而是轉移了。 你節衣縮食攢出來的錢,降低的生活品質,並不是真的沒了,而是跑銀行和買家那裡去了。 你受的苦,那都是別人桌上的菜。 所以他的原則是能不受苦就不受,受夠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別再想用任何道理忽悠他給別人做犧牲。

如果所有人一起艱苦,說不定大家也就那樣了,一起默默承受。 不過現實是年輕人經受巨大的壓力,卻看到另一批人胡吃海塞,這誰能受得了。 感情你讓我艱苦奮鬥,是為了自己取個嫂子呗? 尤其是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高位接盤的可能性,於是就出現了如今的僵持態勢。

我嚇了一跳,問他說這是你一個人的想法,還是你們整個團夥都這麼想,他說他身邊的基本都這麼想,而且這段時間每次看到生育率暴跌的新聞,都有種看爽文的感覺。

了解了年輕人的想法,也就能理解為啥生育率成了這樣。 而且大概率還會繼續走低。

所以我一直有個說法,所有的紅利,本質都是債。

人口紅利,其實就是人口債,「嬰兒潮」一代年輕時候力量有多大,老年就有多難養。

房地產紅利那更是債了,看著是從銀行借了三十年的錢出來,深層次里,是一些年輕人放棄了自己年輕時期的享受買房生孩子,生活的痛苦讓周圍圍觀的不敢下場了,反過來進一步降低了生育率。

那些超級規模的債務,催生出了史無前例巨大無比的房地產關聯產業,那些產業如今都處在產能極度過剩狀態。 如果繼續救房地產,那些企業自然能苟活一段時間,但是等到救完又活不下去了,如今不可能有2016年那麼大規模的需求支撐著房地產了。 反正整個產業大規模去產能是遲早的事。

比如這兩天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寫的是一個45歲的中年人找工作經歷。 這人之前就是做傢俱的,十年前年薪八十萬,但是從2017年房地產大潮開始走低之後,傢俱行業越來越慘,到最後終於做不下去了。 如今去應聘肯德基、必勝客、宜家、星巴克兼職,結果都失敗了。

他的經歷,就是一個完整的周期,行業從稀缺走向極度過剩,最後從業者連口湯也喝不到。 如果國家再來一波刺激,讓房地產重演2016年的那種情況,可能地產相關從業者又能過把癮,然後呢? 很快又沒生意了,因為產能過剩這事根本解決不了,從業者還是得改行,可能只是把改行時間從45歲改成了47歲,啥都沒變。

如今幾乎所有擔憂人口的那些專家學者,都是從國家社會層面分析人口的影響。 幾乎沒有從個體角度來思考這事,年輕人到底怕啥,到底痛苦啥,似乎沒多少人關心,而生育決策,是最自下而上的,你得去從最下邊來解決,而不是各種頂層設計。

在日本等國,還出現一個情況,叫“仇老”。 也就是說,年輕人認為老年人霸佔了社會的整個紅利,構築了可怕的資產壁壘,自己啥也沒,奮鬥一生可能連別人的起點都達不到。

於是極度痛恨老人,一方面痛恨有錢的老人,因為他們霸佔資源。 也痛恨沒錢的,因為沒錢的老人消耗了年輕人交的養老金。 還痛恨自己家裡的老人,嫌他們幫不上忙還拖累自己。

我以前理解不了,這兩年也在年輕人里看到了類似言論,他們認為自己所有的悲劇,就在於紅利都被上一代吃光了,然後用極度誇張的房價把他們的前途卡死了。 而自己擁有的,只是一個幫不上什麼忙、讓自己輸在起跑線的原生家庭。 如果不買房,那一輩子交房租,如果買房,那三十年做房奴。 自己唯一做錯的,就是晚出生了一些年。

所以我現在覺得,房地產如果真不行了,就讓他不行吧,它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該退出了。 而且這裡的“退出”並不是真的完全退出,也沒法完全退出,畢竟美國那樣的成熟社會,房地產依舊是一個關鍵支柱。 這裡說的退出,是不把房地產當做最重要的引擎了,以至於整個社會圍著這根柱子轉。

轉型之路固然痛苦,不過也是沒招的事,硬撐著不承認也不是個事,關鍵還是找一條新的可持續的道路,越堅持不承認問題,找新路的時機越往後推。

順其自然就行了,反正別再使勁讓房價漲了,也沒必要想方設法讓老百姓背更多的債去救房地產。 讓老百姓自己去選擇把錢往哪花,用正常的消費推動產業升級,而不是讓房地產相關產業越來越大,然後有一天沒法繼續膨脹迅速崩掉。

人一旦接受了「週期」這個設定,就能意識到一個問題,衰退或者說蕭條本身並不是壞事,這個階段消滅掉落後和過剩的產能,經濟才能健健康康重新上路。

甚至可以說,沒有衰退就沒有新生,歷史上每次新技術新產業的誕生,都伴隨著舊產業的衰退。 如果舊產業死活不肯退出歷史舞臺,佔著巨大的資源不放,通過政策反覆給自己續命,長期看來可能只會不斷延長麻煩的時間。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狂印銀紙推高股市,但難以持續

近十幾年,中國、美國、英國、歐盟、日本都有大規模印銀紙。歐美等國家的印銀紙方法都大致相同,就是央行在債券市場買入國債。而日本就更加會買入股票。它們的印銀紙制度都是高透明度,預先公佈會買入的金額。但印出來銀紙未必會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大部份銀紙會進入銀行體系,然後以銀行儲備的形式存入央行,即是印唔出,效果只是推低利率。

而中國的印銀紙方法就完全不同。首先就是透明度低,央行不會預先公佈印銀紙的金額。而且銀紙是由國有銀行向企業或個人直接借出,直接流入實體經濟,比外國的方法更快見效。

很多人都說美國以印銀紙托市,但其實中國才是最依賴印銀紙的經濟體,只是因為它透明度低,明白其運作的人不多。

今年上半年,大多數人都以為中國在收水,所以地產商手緊了,實際上中國政府一直都在印銀紙,從來沒有停止。 當民營地產商減少投地,土地出讓金收入大減,各地方政府就成立很多城投公司,向銀行借錢來投地。這些城投公司並沒有資產,卻可以借入大量銀紙來投資,這不是印銀紙是什麼呢?

到了11月,政府更推出多項措施,令地產商可以再大量借錢,三條紅線已經不用理會了。現在又進入瘋狂印銀紙的時間。

但企業和個人過去都已經借下驚人的負債,這次狂印銀紙,對經濟幫助不會大,估計只能刺激兩至三個月。到下年又會出現需求萎縮、經濟疲弱的現象。

近一個多月,港股已經反彈五千多點,現在一萬九千多點,可能短期仍會有力再升,但空間有限。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這次港股應該短期見底了吧?

10月24日星期一,二十大結束之後第一個交易日港股就急跌過千點。經過持續多月的跌浪,可能很多人都不敢再估底了。
不過近日出現一些現象,可能真的有可能差不多接近短期底部:
1) 各大傳媒都大篇幅報導千點跌市,連比卡超都出來說市場活動仍有序進行。
2) 近月大市越跌,成交越縮,但千點跌市當日成交增加。
3) 一些本來跌幅不大的強勢股也急跌,例如:九龍倉置業、中國海外、銀河娛樂、金沙中國、華潤啤酒、海底撈。
4) 科技股之中,今年只是輕微下跌的百度集團和網易都急跌。

出現以上的現象,顯示市場已經頗為恐慌,有可能出現急跌之後的反彈。今日恒生指數收市是15317,上升152點。希望短期底已經是昨天的14947,但我就不敢大舉入市,這幾個月的跌浪真的是難以捉摸。

短期可否見底,暫時只能靠估,見步行步。但長期來說就肯定要再跌,因為持續多年的樓市超級泡沫已經爆破。

大約在2014年,中國樓市出現調整壓力。本來調整一下是好事,但政府卻很害怕會引爆地方債泡沫,大力印銀紙去支撐樓市,令一二線城市的樓價持續上升。由於熱錢太多,2015年政府發表支持股市的言論,想引導熱錢進入股市,如果城投企業、城鄉銀行等可以在股市集資就會減輕負擔了。但股市有一些不跟從政府言論的大戶大手出貨,出現股災。之後樓市成為熱錢主要目標。

到了2016年,各地方政府推行「棚改貨幣化」,讓重建區居民以拆遷補償用作支付新樓,令三四線城市樓價大幅上升,當時有人把政府的干預樓市手法形容為「漲價去庫存」。

經過樓市大泡沫,印銀紙成為樓市唯一支持力量,2020年全球再印錢,中國也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但當時樓市再升動力已經有限。到2021年,稍為印少一點都已經有下跌壓力。而棚改所收的土地,已經重建並推出市場,等於現在要支付當年貨幣化的錢。

不要以為樓市下跌只會影響內房股,近年企業和人民都已經累積了龐大債務,之後多年他們都要努力還債,令整個社會的資本投資和消費力不足,過去多年政府都強調要刺激的內需會繼續疲弱。

1989年日經指數曾高見三萬多點,日本樓市泡沫爆破之後,日經指數到了2003年七千多點才見底,反覆下跌超過十年。今次輪到中國樓市泡沫爆破,恒生指數2021年曾高見三萬一千多點,可以大膽估計,未來幾年會下跌至七千多點、八千多點才見底。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新意網集團再次跌穿招股價

新意網(01686)在2000年上市,招股價是$10.38。到了2010年,公司宣佈一送一紅股,即是當年招股買入成本變成$5.19。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意網股價偏弱,由$8之上慢慢下跌到現在$4.86,又低於招股價了。

2022年上半年香港曾經接近失控地爆發肺炎,其後又有報導指很多外資公司縮減在香港業務,但這些不利因素似乎對新意網的經營暫時無大影響,2021-2022年度業績繼續穩定增長,而且2022年1-6月比2021年7-12月收入有增加。集團有兩個新數據中心,MEGA Gateway將於2022 年下半年投入營運,MEGA IDC第一期暫定在2023年上半年開幕,看來前景很好,為什麼股價不斷下跌呢?

近期本地地產股之中,負債很少的新鴻基地產、長實集團、信和置業都是在三月中低位之上反覆橫行,而負債較多的恒基地產和新世界發展則較弱,跌穿了三月中低位。估計投資者擔心利率上升會令負債較多的公司的利息開支增加,所以沽貨。

新意網亦屬於負債較多的公司,銀行貸款加股東貸款有118億,每年利息開支有一億九千多萬。而公司市值只是113億,市值低於負債,全年EBITDA有15億。

業績報告有說明38億股東貸款的利率是3%,是固定利率。而80億銀行貸款的利息開支是6千5百多萬,其實不算多,就算這筆銀行貸款的利率上升一倍,亦只會令盈利減少不足一億。相信股價下跌幅度已經反映了利率上升的風險,估計現價已經值得入貨。